余热发电是指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不仅增电节能,更利于环境保护,已经在水泥、玻璃、化工、钢铁等多个行业被广泛应用,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发电规模。
11月25日,齐鲁石化副总经理刘丰合主持召开第二化肥厂余热发电项目经验交流现场会。要求各单位要集思广益,相互借鉴,深挖潜能,将余热充分、合理利用,有效降低装置综合能耗,为“双碳”目标实现作出贡献。
会上,第二化肥厂介绍余热发电项目和其他热功综合利用项目工作经验,各生产厂汇报了本单位余热利用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公司生产技术部汇报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及应用情况。
以前公司类似余热受热量品位较低等因素制约,无很好的回收利用措施。如今,这些余热有了新用途。
此前,第二化肥厂气体联合装置闪蒸单元存在大量低温余热,包括高压闪蒸工艺气和工艺乏汽。除冬季使用部分余热取暖外,剩余低温热需要用大量的循环水进行冷却,造成能源损失。
公司生产技术部与第二化肥厂针对这一问题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多次开会讨论论证,现场勘查测算,决定对装置进行低温余热利用节能改造(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让多余的热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利用大检修期间对循环水、高压闪蒸气、乏汽等提前甩头,完成余热发电项目19个甩头。
在当前国家能源“双控”大环境下,这一新突破将成为企业发挥现有资源最大能量,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的良好典范。
班组员工对余热发电装置的全自动控制很满意,没有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只要热源稳定,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
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充分利用气体联合装置闪蒸单元高压闪蒸工艺气和工艺乏汽作为热源,新增一套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能转化为电能。
早在余热发电项目建设之前,第二化肥厂相关技术人员就充分考虑,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工艺,要求设计方将原来的现场控制柜操作信号,全部接入室内DCS操作盘,进行远程控制,不但减少了劳动强度,还能提高装置自动化运行水平。他们提前编制投用方案、工艺文件,为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做好培训,为装置的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选取更加合理的建设场地,第二化肥厂与设计厂家经过多次论证和现场测绘,优化工艺流程,在现有空间内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保证热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该项目建设包括机组土建施工、框架加固、机组及冷凝液吊装、循环水管线施工等,单是电气、仪表电缆就有大概11000米,工程量巨大。而且,发电项目在原有的装置内进行改造,面积只有一个羽毛球场地大小,施工空间狭小,施工难度大,附近都是正在生产运行的机泵、管线,边生产边施工对部分预热器、冷凝器等大型设备的安装造成很大的困难。
施工过程中,该厂要求管线焊接等作业先在装置外进行,完成预制后再用吊车吊装就位,内部施工时,设立围挡,避免对在运设备造成影响。
期间,第二化肥厂还采取作业票证升级,管理升级、领导带班、管理人员不间断巡查等方式,确保装置运行和项目施工互不干扰、稳步推进。为加快施工进度,车间优化人员工作安排,保证每天早上7点之前开出所有作业票,增加施工方的有效作业时间。
现场施工安全实行网格化管理,安全督查、安全监护严格履行职责,发现现场施工人员违章他们会立即叫停施工,并组织违章人员及所在单位人员现场接受安全培训和喊话。
绿企创建中有一项是根据替代传统发电的量进行加分,一共有三个档,最高加5分,第二化肥厂的余热发电项目拿到了最高分。
齐鲁石化正以此项目为契机,做好余热发电经验总结。公司通过摸底调查,对各生产厂还存在的余汽、余压、余热等‘三余’资源继续深挖并合理利用,为中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助力。
根据《中国石化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应纳入中国石化各级宣传教育工作规划、计划,开展()环保教育培训。(单项选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刚刚点火烘炉!新钢又一座焦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下一篇:三家公司弄清针状焦产能现状